专升本学历提升那种方式好?
专升本学历提升那种方式好?目前我国的学历提升方式分为五种:统招、自考、成考、网教、电大。它们都是国家承认、社会认可、学信网可查的学历,都可自由选…
学历提升微信公众号
专升本学历提升那种方式好?目前我国的学历提升方式分为五种:统招、自考、成考、网教、电大。它们都是国家承认、社会认可、学信网可查的学历,都可自由选择专业和院校,不过也存在较多的不同。
一、统招全日制
全日制统招就是通过全国高考后,学校统一招生并全天在校学习的一种形式。毕业后将颁发全日制学历文凭,也是目前国家承认学历中含金量最高的学历,当然这种学历提升方法已然不适合在职人员的!
二、自学考试
没有入学门槛,由考生自主选择主考院校和专业,“宽进严出”,自己复习,单科考试,所有科目合格,就可以申请毕业。周期短,一般1.5年-2年毕业。证书认可度高,不过免费重修,自主选择上课,等同于统招学历。
适合人群:学习基础和考试基础好,对学员能力和时间要求高。
三、成人高考
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经报考学院录取接受函授或业余形式学习,严进宽出,正规学历,考证负担低,通过率高。目前这种模式选择的人较少,毕业时间过长,最少2年(脱产),最长5年才能拿到毕业证。
适合人群: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不急于取得毕业证书,但想轻松获证的人员。
四、网络教育
每年两次入学考试,采用网络视频形式授课,与时俱进。学习时间自由、地域无限制,宽进严出,入门易。通过率高。高起专和专升本学制都是两年半。
适合人群:工作忙、没时间、不方便到校上课、学习自觉性比较高的人员。
五、开放教育(电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历,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参加国家安排的统一考试,宽进严出。学费低,和网教性质差不多,主要是通过网上进行在线学习。学制为两年半,是四种专升本途径中费用最低的,同时、电大可选择报考专业较多,学习模式开放,自主选择上课。
适合人群:学习基础和考试基础差的学员,工作忙,没有多少业余时间,比较适合在职人员。
对于想拿本科学历的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群体来说,可以选择的成人高考层次有高起专和高起本两种,那么哪一种更好呢?
严格来说,先专后本和直接学高起本并无优劣之分,不管是学制还是文凭认可度,都相差无几,对于考生们来说,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高起本:单次考试科目多
先专后本:参加两次考试
考生如果关注过成人高考近年录取最低分数线,会发现高起本的分数线比高起专高。因而有人认为高起本的竞争更激烈,考高起专相对容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外,高起本还要比高起专多考文综或理综,分数线自然会高。对于很多知识基础薄弱的考生来讲,理综或者文综科目复习起来难度较大,知识点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从这个角度说,高起本比高起专难有一定道理。
但是,比起高起本,高升专+专升本意味着考生要参加两次考试,且考试科目也不同。专升本考试统考科目均为3门,这些科目考查的都是大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难度相应也上升了一个档次。因此,考试难度也并不比直接高起本容易。
高起本:学业连贯性强
先专后本:专业选择灵活
按照教育部规定,业余专业高起专最低学业年限为2.5年,高起本最低学业年限为5年;脱产专业高起专最低学业年限为2年,高起本最低学业年限为4年。因此很多考生认为高起专就是高起本的一半。但从学习内容上此观点并不成立,并不是高起专上大一、大二的课,高起本上大三、大四的课。
相关成人院校负责人介绍,对于某些专业而言,先专后本和直接学高起本在学习内容和顺序上差别不大。但也有部分专业,尤其是实践性强的专业,在安排教学计划时会综合考虑各类考生的需求,高起专专业教学计划并非只针对将来续本的考生设置,而是一个相对独立且完整的培养体系。高起专专业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实际,有时也可能把一些高起本后半段才涉及的教学内容前置到高起专当中,让考生专科毕业后就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与高起专相比,高起本由于学制时间长,教学节奏较为平缓,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往往前几年打基础,后几年侧重细化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普通高校本科的教学计划更为贴近。在理想条件下,直接报考高起本,学习过程会比先考专科再考本科更能一气呵成。
从另一个角度看,先专后本虽然可能在学习连贯性上稍弱于高起本,但其优势是能快速拿到阶段性学历认可,并快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而且随着工作、生活、专业兴趣等方面可能发生的变化,考生在之后攻读本科时,可以更灵活地重新选择院校和专业。
那么考生应如何选择呢?
还是建议考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直接报考高起本,对于考生生活环境的稳定、学习的毅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工作调动或者对专业失去兴趣等原因中断成考学业的考生每年都有。另外,对于那些急于拿到文凭的考生,选择高起专+专升本更为适合,如果选择高起本,那么在5年的学制内自己一直是一个高中生毕业生的身份,高起专而后专升本有两个文凭,一个专科一个本科,能尽快将学历提升一个层次,对职称评级、考公考研、考资格证等也有帮助。因此,考生报名前要仔细考虑此类个人因素。